胃肠动力治疗仪是采用高科技智能生物音频技术、数字合成技术,生产成特定胃肠生物起搏电信号,对胃肠起搏点进行刺激起搏,结合专用起搏介质,纠正异常胃肠电节律,抑制异位起搏点的电活动,来治疗各种功能性胃肠疾患的仪器。
胃肠起搏发展史
011922年
Alvarez和Mahoney揭开了胃肠起搏研究的序幕,从功能和生理上证实了胃肠起搏点的存在。
02
1966年
Berger等应用肠刺激器或人造“胃肠起搏器”对胃肠术后患者施行实验性胃肠起搏,期望改善术后症状。
031986年
中国欧阳守等人早个提出了“体表胃肠起搏概念”,并于1995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04
1995年
美国应用手术植入胃肠起搏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但治疗费用高昂,手术存在痛苦、风险高。
051998年
清朝明医吴师机第四代传人吴云霞教授,在传承“内病外治法”的理论基础之上将药疗、电疗、穴疗进行了完美结合,开创了外治法治疗肠粘连疾病的先河,并创造性发现在胃肠特定部位外加特定电流信号能有效的改善人因胃肠动力差所导致的各种不适症状。
胃肠道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世界上每年死于胃肠病的人数都在1000万以上,仅因腹泻死亡的人就高达400多万。
胃肠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或久治不愈,会引起胃肠黏膜糜烂、溃疡、穿孔甚至癌变。
同时作为常见、高发病症,胃肠病不仅使人承受机体痛苦,而且还会在体内堆积毒素,阻断人体营养来源,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并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肝胆疾病、贫血、糖尿病等,可谓胃肠有病,百病丛生!
胃肠起搏点
胃肠起搏研究发现胃肠道的某一特定区域,可以驱动胃肠平滑肌收缩、控制胃肠道基本生物电节律,医学上称这一特定区域为胃肠道起博点( Pacemaker)。在起搏点的驱动下,胃肠道会有节律的蠕动,并刺激胃液(含有各种消化酶)的分泌,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胃肠平滑肌的机械活动有赖于胃肠生物电活动。当胃肠电节律异常时,往往会出现胃痛、胃酸、胃胀、不消化、厌食等胃肠功能性疾病的症状。
产品原理
胃肠动力治疗仪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胃肠起搏点的电节律活动可被外加的不同频率的电流所“驱动”,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模拟正常的胃肠生物电信号,选择适宜的起搏参数,通过体表贴敷电极,作用于胃肠起搏点,并使它产生“跟随谐振”效应,从而纠正异常的胃肠电节律或抑制异位起搏点的电活动,促使胃肠产生足够有效的节律性收缩及推进运动,缓解或消除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产品特点
产品优势
“起搏信号”是决定胃肠起搏效果好坏的因素。“智能数字化生物音频电信号”接近人体自然胃肠电波形且易被吸收,为起搏适宜信号。
传统的拟生电信号为标准的方波或三角波(可调参数少)且不能很好的模拟正常胃电信号,所以其对胃肠起搏点的刺激作用较弱,易产生适应性,起搏点疗效单一且不持久,不能满足临床个体化精细治疗的需要。
㈠智能数字化生物音频电信号,比标准方形波和三角波更接近人体自然的胃电信号, 加强峰值处的信号强度,使其能更好的刺激胃肠起搏点,达到起搏效果,驱动效果 更好。
㈡每个波峰强度都与当时的生物音乐信号有关,所以每个波峰都是独特的,没有重复。这种不规则的信号更接近人体 正常胃电信号,且不会使患者产生耐受性。
适应症
适用科室
消化内科、老年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神经内科、中医科、康复理疗科、肿瘤科、妇产科、内分泌科、重症监护室等。
收费目录
310904008 便秘与腹泻的生物反馈疗法
340100018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
311503018 音乐治疗
430000016 电针
340100010 中频脉冲电疗法
340100009 低频脉冲电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