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世界上第二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在我国约有250万患者,
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1.7%,
随着年龄增长,这一比例逐渐增高。
近年来,该病有不断年轻化趋势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可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两大类。
主要运动症状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
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
非运动症状主要有四大类,包括神经精神障碍,
如抑郁、焦虑、淡漠、痴呆等;
睡眠障碍,如失眠、不宁腿综合征等;
感觉障碍,如疼痛、嗅觉减退等;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如尿频、出汗,直立性低血压等。
养治结合预防为主
帕金森患者想要达到既定的治疗效果,延缓该病进程,需要遵循养治结合原则,日常生活中,注意相关保养常识;健康人群也要详细了解保健知识,预防该病发生。
1.锻炼:无论是帕金森患者的康复还是健康人群对该病的预防,都应多加锻炼。锻炼时寻找变化较多、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如让患者多走走弯曲的石子路,这对于延缓运动功能减退很有好处。
2.饮食:帕金森疾病本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病后往往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容易出现便秘,所以要在清淡饮食基础上,多吃粗纤维食物等有通便功效的蔬果。此外,多巴类药物要空腹服用,像鸡蛋、肉等高蛋白食物好晚上吃,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3.避免接触有毒化学药品:如杀虫剂、除草剂、农药等,长期接触这些化学品易患帕金森病;
4.避免重金属锰以及放射线污染:从事相关工作人群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5.避免或减少应用诱发震颤麻痹的药物:认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